我院海洋生物系本科生发表SCI论文

发布时间:2020-08-13浏览次数:673

  近日,我院海洋生物系张道锋博士和2016级本科生崔希雯同学为共同第一作者在SCI收录源刊、以显微镜发明者列文虎克命名的国际微生物学期刊《Antonie van Leeuwenhoek》在线发表了题为“Sphingomonas hominis sp. nov., isolated from hair of a 21-year-old girl”的文章(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0482-020-01460-z)。

  该文章分离、鉴定了一株从崔希雯同学头发上分离得到的一个之前未被正式描述的细菌新种,并命名为Sphingomonas hominis——人鞘脂单胞菌,这株细菌的分离、培养和初步鉴定工作,均是在常规的《海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完成的。



  鞘脂单胞菌属隶属于阿尔法变形菌纲,广泛分布于陆地和海洋环境,尤其是水体、沉积物、植物内生和根际等,个别类群也可出现在人体体表。鞘脂单胞菌在医药、环境和农业生产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如:有些菌株具有降解多环芳烃的能力;有些菌株可以用来生产鞘氨醇胶;有些菌株可以提高植物的抗旱、抗盐碱、抗重金属能力,并可以合成一些植物激素促进植物生长。此次Sphingomonas hominis的分离鉴定,为鞘脂单胞菌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

  2016级海洋生物系本科生是我院培养的第一批毕业生,相关课程设置突出了“厚基础,重实践”的特点,在实践课程设计和开展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兴趣为导向”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以《海洋微生物学实验》为例,教师划定范围,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微生物类群或栖息环境来进行微生物分离,后续相关的实验均以学生亲自获得的微生物为实验对象。在2016级教学过程中,学生选择的微生物有:海洋沉积物中的硝化细菌、海水中的光合细菌、腊肉中的明串珠菌、酸奶中的乳酸菌、钱币表面的细菌、头发和手掌上的细菌等。学生带着各自感兴趣的实验对象,分别学习了无菌操作、平板划线、培养特征观察、革兰氏染色、显微镜观察、生理生化测定、水解酶活性测定、16S rRNA基因鉴定等实验技能。在传统微生物实验教学中,因为采用单一或有限的模式菌株,通常只能观察到有限的实验现象。而这样的课程设计,学生可以观察到多种微生物的实验结果,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增长了见识。

  该论文的指导老师为张道锋博士,该工作受到了我院赵哲教授的大力支持。这也是海洋生物系以本科生的研究工作为主发表的第一篇SCI论文。